查看: 143|回复: 0

从电视剧《三国》看管理者哲学之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袁绍用人谋略篇

[复制链接]

6059

主题

6059

帖子

110

积分

小有资产

Rank: 10Rank: 10Rank: 10

积分
110
发表于 2019-9-27 13:15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电视剧《三国》已经播放到三十二集了,剧情是相当精彩的,笔者也一集一集的看到现在了,对于三国笔者更多的是看剧中人物的一些睿智与计谋,我们撇开剧情不谈,只看剧中管理者的一些智慧,在此想跟大家讨论的是曹操、刘备、袁绍、孙权等人物的一些管理经验及计谋:
  人物一:曹操:魏武帝曹操(公元155年7月18日~公元220年3月15日),字孟德,小名阿瞒、吉利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。庙号太祖。曹操生性多疑,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,所以常对侍从说:“吾梦中好杀人;凡我睡着,汝等切勿近前。”一日,曹操昼寝于帐中,翻身时被子掉落于地,一近侍拾被欲盖,曹操突然跃起拔剑杀之,复上床睡。半晌醒来,惊讶道:“谁人杀我近侍?”其他近侍以实相告,曹操痛哭,命人厚葬。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,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,说:“丞相非在梦中,而是汝等在梦中也” 此为曹操智慧的一面。用人方面,曹操深知拉拢人心的重要性,关羽即是一例,我们都知道关羽和张飞,刘备桃园结义,曹操攻下徐州的下邳城后,刘关张三人失散,曹操让张辽劝降关羽,关羽说了三原则“一者,吾与皇叔设誓,共扶汉室,吾今只降汉帝,不降曹操;二者,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,一应上下人等,皆不许到门;三者,但知刘皇叔去向,不管千里万里,便当辞去:三者缺一,断不肯降。望文远急急回报。”张辽应诺,遂上马,回见曹操,先说降汉不降曹之事。操笑曰:“吾为汉相,汉即吾也。”。可见,曹操真贱啊,自欺欺人。他以后对关羽超级好,黄金白银美女,赤兔马,还有汉寿侯的美名,美髯公(他还亲自给关公做了个胡须袋,因为关羽虎须都到了肚脐了,就是因为曹操给==他个美名就不剪胡须)可见曹操为拉拢关羽用了多大的脑筋啊。从此以后,关羽为报答他,替他解了白马城之围(官渡的初战)杀了颜良,曹操得了个大便宜。还有就是赤壁之战的华容道之劫,关羽独守华容道,因为曹操对他曾经太好,就放虎归山了。本人评价:曹操虽没得到关羽的人,但得到了他的心了。要不是关羽说过“和刘备同年同月同日死”的话,早就是曹操的人了,他也就是为了名声没投降。
  二:从官渡之战看曹操用人、战略:建安四年(199年)六月,袁绍起兵十万,战马万匹,企图南下进攻许昌,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。
 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道到许昌,曹军诸将认为难以战胜袁绍,曹操却说:“吾知绍之为人,志大而智小,色厉而胆薄,忌克而少威,兵多而分画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,土地虽广,粮食虽丰,适足以为吾奉也。”遂决定起兵两万迎敌。
  八月,曹操率军进据黄河北岸重镇黎阳,派臧霸率精兵入青州一带,巩固右翼,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。留于禁率步骑两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,令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,以防止袁军渡河南下,此为第一道防线。九月,曹操还许昌,置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,为第二道防线。官渡为袁绍进攻许昌的咽喉之地。12月,曹操复还官渡,亲自坐镇,严阵以待袁军来犯。
  正当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对袁作战时,刘备起兵反叛曹操,杀曹徐州刺史车胄,占据下邳,屯兵沛县,并积极与袁绍联络,欲合力夹攻曹操。曹操分析了眼前的形势,认为“夫刘备,人杰也,今不击,必为后患。袁绍虽有大志,而见事迟,必不动也”。遂于建安五年(200年)年正月,率精兵东征刘备,一举占领沛县,收复徐州,转攻下邳,并迫降了关羽。刘备全军溃败,仅带少数兵马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去了。曹操获胜后,还军官渡,以迎战袁绍。
  建安五年(200年)二月,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,派遣郭图、淳于琼、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,刘延兵势微弱,被颜良军围困,情况紧急。四月,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。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,先自引兵到延津,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,袁绍当即分兵西应。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,颜良措手不及,被关羽斩杀,白马之围遂被解出。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。曹军当时只有骑兵五百余骑,危急之中,曹操令众骑兵解鞍放马,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。不久,文丑兵到,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、辎重后,你争我抢,乱作一团。曹操见此,命其500多骑兵立即上马,向袁军冲杀,袁军顿时溃败,大将文丑被斩首。此番曹军连斩颜良、文丑两员河北名将,袁军大为震动。袁绍下令退军阳武。曹操也还军官渡固守。
  八月,袁绍兵临官渡,依沙堆立营,东西数十里。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。九月,曹军出击,但战斗不顺。当时曹操兵不满一万,且十有二三为伤兵,只好退回营垒坚守。袁军见此,便堆起土山,筑高橹,用箭俯射曹营,使曹军士兵只能蒙盾而行。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,曹操命工匠连夜赶造霹雳车,向袁军还以飞石,摧毁了袁军的橹楼。袁绍又命士卒挖地道袭击曹营,曹军也针锋相对,在营内掘地壕以对抗。曹操又闻袁绍的几千车军粮即将运至官渡大营,他立刻派大将徐晃、史涣截击,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。
  双方相峙月余,曹军粮草将尽,士卒疲乏,于是曹操寻机与袁绍决战。建安五年(200年)十月,袁绍又派车运粮,命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卫,将粮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。谋臣许攸建议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,袁绍不予采纳。恰这时许攸家中有人犯法,被其政敌审配扣押。许攸一怒之下,投奔曹操,并献计曹操奇袭乌巢。许攸之计正合曹操寻找战机,出奇制胜的心意。于是曹操当机立断,留曹洪、荀攸守官渡大营,自己亲率步骑五千人,连夜出发,一路扮着袁军,骗过袁军哨卡。到达乌巢后,即围住粮屯放火,及至天明。淳于琼才见曹军兵少,于是出垒迎战。曹操挥军冲杀,袁军抵挡不住,被迫推回营垒坚守。这时,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,一面命张合阝、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,企图使曹操退无所归。当增援的袁军骑兵逼近乌巢时,左右报请曹操分兵抵挡,曹操大怒说:“敌兵到了我背后才再告诉我!”于是士卒皆殊死拼杀,大破乌巢守军,擒杀袁将淳于琼。攻打曹军大营的张合阝、高览二将闻淳于琼兵败,又闻袁绍对他们二人起疑心,遂于阵前投降曹操。曹操乘势挥军掩杀,袁军大溃,袁绍及其儿子袁谭只带了八百余骑,仓惶逃往河北。
  官渡之战,经过一年多的对峙,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。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,出奇制胜,击败袁军十万。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,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。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,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。建安七年(202年),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,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,建安十二年(207)年,曹操又征服乌桓,至此,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。
  人物二:蜀汉昭烈帝刘备(161—223)字玄德,涿郡涿县(今河北涿州)人,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,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,公元221—223年在位。政治家,庙号烈祖。
  刘备:关羽、张飞、赵子龙何等勇猛之人,诸葛孙明又是何等智慧之师,但此四人俱对刘备俯首称臣,自愿为刘备的天下大业肝脑涂地,在所不惜。刘备之仁民爱物之德行,正是他藉以白手起家,由平民一人发展至聚众集团式的称王称帝。
  刘备对朋友有信,对属下有义,贫贱时坚持作风,富贵后不改宽厚,造就人心向往。从刘备早年时,便有不少年轻人崇拜而争相归附,连往来的马贩都觉得应该多给刘备金财,以助其大事。前往徐州,陶谦送资丹杨兵四千名;投靠荆州,刘表多益增兵卒;增援益州,刘璋大手笔相送“米二十万斛,骑千匹,车千乘,缯絮锦帛”。特别是昔日刘备颠沛流离,屡次被曹操击败,但是刘备麾下仍愿意回归刘备,为之效力。徐州之役,刘备被曹操击溃,转投袁绍,被俘掳的关羽,也亡归刘备,被人称之以义。刘备依附时,荆州当地豪杰投靠刘备愈来愈多,包括诸葛亮、徐庶、伊籍、霍峻、向朗、黄忠、魏延、蒋琬及廖化等荆州人,甚至于连庐江郡的雷绪,皆愿率领部曲数万人远来归附。庐江人不肯为当地统治者(曹操)效命,也不转投同乡人(周瑜就是庐江人)或是孙权等江东政权,却宁愿长途跋涉,向异乡人刘备靠近,这说明民众选择的眼光是雪亮的,何者应亲,何者应离,自有分寸。
  刘表死后,曹操如叩关,刘备在临急存亡之秋,仍吸引刘琮左右官员及大批荆州民众追随,“比至当阳,众十余万,辎重数千两,日行十余里。”但是刘备不愿放弃军士人民而自行逃命,抱着被曹操袭击的危险,故赴义之士愿意同甘共苦,荆州士民对刘备的投靠胜于对曹操的依赖。
  赤壁战后,连孙权派兵占领南郡江陵城,但当地荆州士民不愿接受曹操统治,也不愿投效南郡太守周瑜,纷纷转投刘备,渡江之路络绎不绝,最后居然因人多而挤得刘备埋怨地方太小,不好收容,最后又向周瑜要求分地,始得宽容。荆州士民为何弃周瑜而就刘备呢?荆州士民不愿就近服从周瑜,而不辞劳苦渡江投靠刘备,显然在荆州士民的心目中,周瑜与刘备仍有区别,而且刘备有其值得投靠之处。
  收川之役,益州不少人支持刘备,包括原效命刘璋的法正、张松、董和、黄权及李严等人,还有吴壹及费观等刘璋的婚亲,皆愿意投降刘备而不愿为刘璋力战。除了表示刘璋之失人心,导致众叛亲离,但是可见刘备的得人心,而使魅力动人。
  见人有难而相助,从刘备早年出兵援救孔融及陶谦可知,甚至于在曹操强压之力携民渡江,可见其仗义行侠的心态。
  关羽及张飞虽为刘备部属,但是刘备待人和亲,“与二人寝则同床,恩若兄弟,而稠人广坐,侍立终日。”甚至在刘备称汉中王时,高升拜关羽为前将军、加迁张飞为右将军,刘备称帝时,又高升张飞为车骑将军。纵使是文臣武将,刘备仍不吝皆封以将军,就以汉中称王时的诸位将军为例:荡寇将军关羽、征虏将军张飞、镇军将军许靖、军师将军诸葛亮、安汉将军麋竺、镇远将军赖恭、扬武将军法正、兴业将军李严、翊军将军赵云、秉忠将军孙干、昭德将军简雍、建信将军申仪、副军将军刘封及镇远将军魏延。注意到除了征平各将军外(平西将军马超、征西将军黄忠及征北将军申耽),其余各位悉为杂号将军并列。因此刘备用人几乎全部责以重任,除非从官位来断章取义,误判刘备只用马超、黄忠及申耽(三位为征平将军),而轻视关羽、张飞、赵云及诸葛亮等(因为四位皆为杂号将军)。
  比较起孙权用人,如果年纪太过短命的话,不是在还镇某地、留镇某地、还备某地中虚度光阴,还没有开始大展手脚或真正发挥实力时,可能会不幸早死,周瑜除了赤壁之战,曾经三度镇守边土而无机会立功;倘若年纪太长寿的话,可能被冷冻不用,就像托孤大臣张昭,孙权坚不拜相,“在里宅无事”,以年八十一的高龄在家等死,终老一生而毫无作用。因为孙权不愿重用的话,不管长命或夭寿,下场都一样,来不及参加或是苦无良机,壮志未酬而身已死。
  刘备这种“一人得道、鸡犬升天”的作法,不过是分享与宽待,这也是众心所向,愿意卖命的真正原因。只要能投入刘备门下,可充分可享机会出头天,而且不论出身高低、或是派系党别,除了犯错或触罪,刘备待人比起曹操及孙权等人,和谐而温情,而且恩泽及后世,皆能举用。曹操猜忌荀彧及杨修等人,甚至于进逼赐死;孙权派人骂死陆逊,甚至于广兴二宫之变,大杀群臣。而且孙权对功臣的后代,毫不手软,像周瑜之子周胤、甘宁之子甘瑰、潘浚之子潘平、蒋钦之子蒋休、凌统之子凌烈、顾邵二子顾谭及顾承等,均因犯罪而徙放或免职。排除江表诸将的后代皆为偷鸡摸狗的可能,不尽然每人如此虎父犬子,最有可能就是孙权有意的迫害,所以才导致江表诸将后继无人。曹操的士寒之争与孙权土人与门阀之争,造成派系斗争,故使人才凋零,反观刘备融合人才,一视同仁,不问出身及背景,反而造就成传承的蜀汉集团。
  比方陶谦时的徐州争夺中,发生过丹杨兵卒与广陵豪族的矛盾,甚至产生晔变兵争,再加上刘备被吕布及曹操击溃,但是刘备最后却能录用徐州士大夫及兵卒,而消弭其中冲突。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刘表时的荆州内部纷争,曾有亲曹派与反曹派的争端,下场却被刘备网罗人才而走,不复其中互斥。还有刘璋时的东州与本土两派,亦被刘备入主后,逐渐减弱影响(最后则是诸葛亮完成用人统一,消除异声杂音)。合作都来不及,那有时间互斗,刘备以重用代替争斗,人才只有就任先后或高低,而无任用与冷冻的差别。因此刘备集团只分刘备派与非刘备派,人人皆欲共抗外侮而减少内斗,而无中原所谓被猜忌而死、或在江东因支不支持太子而死等、或在矛盾斗争中互咬而亡、要不然就是后代因罪而流放等,全无刘备集团多用故将后代之子。
  再不济也是忠良之后,众多人才仍然可观,总不成人人皆没出息,若像孙权治罪群臣之后,纵使是虎父犬子也所剩无几。
  厚以待人、仁义填膺,故投靠刘备大多能有机会一展抱负,除非触犯罪罚或在战场伤亡等。昔日徐州矛盾、荆州内斗及益州互争,皆被刘备广纳百川而成其大。若以被人送来空盒而被迫自杀(荀彧死)、被人派人骂死(陆逊亡)、刘备重用诸葛亮(任丞相)及广升官职(诸位杂号将军),再如关羽之后关兴、张飞之子张苞及张绍、赵云之子赵统及赵广、陈祗之子陈粲及陈裕、还有李严之子李丰等,群臣之子在刘备死后,仍未被翦除而不用。若是周瑜、甘宁、潘浚、蒋钦、凌统及顾雍等人后代也能被用,或许江东也不会因为没有人才,陆机在《辩亡论》也不必感叹江东已无“高才”,末季连“中才”亦亡,最后只剩“劣才”,江东不得不亡。
  刘备收川后慷慨行赏,“置酒大飨士卒,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,还其谷帛。”,对待群臣也倾向不嗜杀。曹操虽以“急、暴、谲”,刘备则应之“宽、仁、忠 ”,才能免除桓灵以来的宦官与外戚互斗、名士与势族相争、甚至避免董卓乱政、曹操恐怖杀戮及孙权术势压榨臣民。汉末宦官之祸虽灭,外戚也死伤殆尽,等于是两败俱伤;党锢之祸的朝野相争,不但见于曹操士寒之争,也兴起孙权二宫之争;至于嗜杀及屠城等,更直接使生灵涂炭,难怪中原避祸民众纷纷离开迁徒。
  虽以干戈起家而争天下,但刘备更善于待人接物的统治,士人俯首、民心归向、军队服命,人民用行动来表现投靠刘备。
  从三国群臣下场的比较,也可知刘备麾下谋生,比起在曹操及孙权的猜忌及残害中苟活要强。仁义泽民,多多益善,高举亲善友好,总比主张虐杀要好,孙皓以残暴亡国,曹髦却因无援而死,在用人与识人皆失方寸。
  这就是刘备与孙权及曹操最大不同之处,按儒家之道则称之仁义,竭尽用人而为民谋福,不嗜杀人及鲜兴猜忌,故人心所向,安居而乐业。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诸葛亮、法正、庞统、孙干及麋竺等人,皆能随着刘备高升而水涨船高,乃因刘备不吝于提拔追随,而且子孙也能克绍其裘。但是曹操猜臣忌下、孙权广刺僚属,不是被逼死就是罗织问罪,对荀彧、陆逊、孔融、崔琰、朱据及暨艳等人的下场,仿佛伴君如伴虎,这种恐布致死的氛围,与刘备集团所存在的安心,成为强烈的对比。除了人臣常因不得志郁郁而终,没有发展或参与的空间,早死晚亡的下场都一样,甚至于子孙还被追帐清算,包括张绣、周瑜、甘宁、顾雍及潘浚等人之子,皆因犯罪而中断用人,除非名臣之后全为天生的劣根性,否则不太会发生这种大规模的犯罪,因为刘备集团的群臣之后,犯罪比率就不大,反到是曹操与孙权臣属之后,常常犯罪,而且罪可抄家灭族,或永不录用等。“孔曰成仁,孟云取义”,刘备以仁待人,故臣民欣然向往,而且多有善终,至少与曹操及孙权相比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  刘禅以缺乏人才而亡国,更显出刘备三顾茅芦的远见。家之兴,必因人众;国将亡,则乃人微——独行而无助,则孤漏而寡力。
  人物三:袁绍:袁绍(?-202),字本初,东汉末年群雄之一。官至大将军、太尉,封邺侯。汝南汝阳(今河南周口西南)人。出身名门望族,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,自己也居三公之上,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,袁氏一族可谓“五世三公一帝王”。后至官渡之战,败于曹操,后在平冀州叛乱之战获胜之后病死。
  袁本初英俊威武、礼贤下士,“四世三公,门多故吏;虎踞冀州之地,部下能事者极多”,这给他带来了人才的优势。但这只是袁绍表面上待人之举。他外表宽容,内心猜忌,喜好谋略而不能决断,有人才而不能用,听到好的计谋而不能采纳,正如孟德所言:“袁绍色厉胆薄,好谋无断;干大事而惜身,见小利而忘命。”即使得到人才又能怎么样呢!门下的谋士们互相嫉妒、互相谋害,不能齐心协力共事袁绍。
  而关键又在袁绍爱得紧的那位正妻刘氏夫人。刘氏夫人出身名门(然不成还和皇族有联系),是袁熙和袁尚的生母,袁绍在她的怂恿下立袁尚为嫡。而且她生性好妒,其他姬妾不为其所容,据说袁绍死后,姬妾们都纷纷被刘夫人诛杀。
  最终袁氏灭亡,非聪明不够,而是团结不易。团结有团结之道,必须同时站在合情合理的平等基础上,你让一寸,我让一尺,或我让一寸,你让一尺。如果非要对手彻头彻尾投降屈膝,才算团结,恐怕是团结不了。袁尚坐上他不该坐的座位,已先破坏了团结的基础。在击败大哥之余,还要赶尽杀绝,不肯怀之柔之,逼他走上绝路,更杜绝了团结的唯一契机。
  人物四:孙权:吴大帝孙权(182-252)字仲谋,汉族,吴郡富春县(今浙江富阳)人。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,公元229-252年在位。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。长沙太守孙坚次子,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,200年孙策早逝,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。208年,孙权与刘备联盟,并于赤壁击败曹操,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。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,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。222年孙权称吴王,229年称帝,正式建立吴国。
  公元200年,十九岁的孙权,从其兄孙策手中接过江东之众,面临着动荡不安的险恶形势。孙权在张昭、周瑜的尽心辅佐下,团结旧部,招延俊秀,讨不从命,站稳了脚跟。但是,当时孙吴所辖只有会稽、吴、丹阳、豫章、庐陵、庐江六郡之地,偏在江东一隅,而且深山险阻之地,宗部林立,没有完全服从。孙权要保有江东并向前发展,任务是十分艰巨的,“业非积德之基,邦无磐石之固”(《三国志·孙策传》),孙权要走的路,正远方长。
  一个纵横天下的英雄,善于识人和用人是成功的两个最基本条件。曹操、孙权、刘备都善识人而又能用人,故能为一世之杰。若将孙权与曹操、刘备相比较,在用人上孙权兼曹刘之长而避其短,显得更善于识人、用人和培养人才。曹操用人,权谋巧伪,独步当时。但曹操性多疑忌,“持法峻刻”,像忠心耿耿的程昱、贾诩、刘晔等许多智士人都十分谨小慎微,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。刘备思贤若渴,宽仁待士,但后期刚愎自用,用人唯亲,所以蜀将多不睦,坏了许多大事。孙权亦工于权术,但不似曹操之险诈;孙权也宽仁,但不效刘备之用人唯亲。
  《三国志·吕范传》记载了一个生动的事例,很有教益。孙权十五岁作阳羡长时,手下有一个功曹叫周谷,他工于迎逢,善造假账欺瞒上司,多支钱财供孙权的私求,很得孙权欢心。吕范主管财计,孙权每有所求,他都一一记载下来向孙策报告,惹得孙权很生气。但到孙权统事时,却反过来重用吕范而罢黜了周谷。更为难得,孙权不袒护宗族。孙皎是孙权叔父孙静之子,战功卓著,为征虏将军,督夏口,因酒醉侵侮甘宁,孙权知道后,写亲笔信责备孙皎。孙权语重心长地说:“甘宁性情粗鲁,却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,我非常亲爱他,决不是个人私情。我亲爱的人,你却憎恨,违背我的心意,怎么能够长久呢?希望你谦虚宽厚,得人死力保卫国家,切不可盛气凌人。”言词恳切和以大局为重的利害深虑,打动了孙皎,孙皎上疏检讨,并主动与甘宁和好,消除了矛盾,对比诸葛亮不分是非的和稀泥,不是高明得多吗?
  首先,孙权用人,求其所长,弃其所短,不求全责备。他曾与陆逊书,从容谈论周瑜、鲁肃、吕蒙以及陆逊等人的功绩和长短得失,很有雅量。孙权在信中明确提出“不求备于一人”的用人原则。孙权认为鲁肃有两长一短,但一短不足以损其两长。吕蒙少时,果敢有胆气,而学问不足,孙权劝其读书,后来学问大长,筹略奇至可与周瑜比肩。其他诸将如甘宁、潘璋两人骁勇忠勤而粗猛好杀,潘璋更是奢侈骄逸而屡犯法禁,孙权惜其才而原其短,两人感知遇之恩而效死力,立了无数战功。孙权所用丞相,如顾雍、陆逊,都具有王佐之才。孙权遣使曹魏的外交人才,如徐详、赵咨,都堪任专对,不辱君命。
  其二,孙权从多方面破格起用人才儿并能用人以专,信而不疑。他“纳鲁肃于凡品”,“拔吕蒙于行阵”,“识潘浚于系虏”,深为臣下所折服。吕蒙粗疏而又身微,孙权劝他学文读书,智慧大增,成长为一员儒将。这说明孙权用人,授之以方,扶之使长,很得人心。孙权用人以专,信而不疑,也十分感人。周瑜赤壁建功,引起曹操与刘备的忌惮,两人说周瑜坏话,孙权不为所动。曹操写信给孙权,说赤壁之战,因军中有疾病,是他自己烧船撤退,“横使周瑜虚获此名”;刘备到京口见孙权,挑拨离间,说周瑜“文武筹略,万人之英”,“恐不久为人臣”。孙权信任依旧。周瑜死后,孙权流涕说:“公瑾有王佐之资,今忽短命,孤何赖哉!”刘备东伐,诸葛瑾在南郡,有人告发他投奔刘备去了,孙权处之泰然,把信转给了诸葛瑾。孙权对人说:“我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,子瑜不负我,就像我不负子瑜一样。”陆逊镇西陵,孙权委以结和吴蜀的重任,刻了一个自己的印章交给他。孙权每次给诸葛亮和刘禅的书信,都要陆逊过目删定,然后盖印发出。
  其三,孙权深得用人之法,君臣和谐,结之以情。孙权与群僚相处,礼仪随便,常与群臣喝酒行令,调笑取乐,充满哥们儿义气,而又有节制分寸。他对文武重臣,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兄事周瑜。张昭是孙策敬重的大臣,临终托为辅臣,他容貌矜严,性刚辞厉,不苟言笑,常与孙权冲突。最为严重的一次,是公孙渊遣使称臣,张昭认为有诈,反对孙权结纳,孙权不听,派张弥、许晏带兵万人入辽东,封公孙渊为燕王。果然如张昭所料,公孙渊杀吴使张弥、许晏,劫掠吴国兵船,“自明于魏”。张昭因孙权不采纳自己的意见,称病不朝。事后证明孙权错了,张昭对了,孙权后悔,多次派人慰问张昭,请他上朝,张昭固执不起,孙权亲自去请,张昭仍然闭门不出。孙权没有办法,就放了一把火恐吓张昭,谁知张昭把门关得更紧,孙权只好让人灭火,站在门外久等。终于,张昭的儿子们才强拉老头子出门,孙权与张昭共坐一辆车回朝,并作深刻检讨,才算了事。像这样的君臣关系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的。难怪赤壁之战后,周瑜对曹操所遣说客蒋干说:“大丈夫处世,碰上知己的明主,既有君臣之义,又有骨肉之恩,言听计从,同甘共苦,即使苏秦、张仪转世,郦食其复出,也不能说动我万一,难道老兄还能动我的心吗?”一席效忠之言,使得蒋干佩服得五体投地,话到口边被噎回去了。
  对于战功卓著的将颂,孙权不只是封邑赏赐,而且更重视给予政治礼遇,使之光耀于人前。赤壁战后,鲁肃归来,孙权大请诸将相迎,并亲自下马接待。孙权问鲁肃:“这等礼节二是否够气派?”鲁肃回答说:“这还不够,鲁肃要的是至尊统一四海,总括九州,完成帝业,以朝廷安车征召鲁肃,那才是最高的荣耀。”鲁肃的回答,语惊四座,君臣大笑,一片和乐。吕蒙平定荆州,孙权在公安大会,庆贺胜利,当众赠给吕蒙步骑鼓吹,会后用兵马导从,选虎威将军官属为仪仗,前后鼓吹,光耀于路。陆逊击退曹休魏兵,孙权召见,假黄钺,亲自执鞭相迎,礼遇之高,达于极限。贺齐征讨,立功还郡,孙权亲自出郡迎接,作乐舞象,以示隆重。孙权又赐给贺齐軿车骏马,让贺齐罢骑就车,贺齐推辞不敢。孙权让左右扶贺齐上车,令仪仗导从,孙权目送着贺齐坐车远去,离开百余步才转身起行。并对左右说:“一个人做事,应当努力建功,不然得不到这样的殊荣。”这可以说是一语道破天机。
  孙权亲贤贵士只懂得尊重他们,调解矛盾,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。公元196年,孙权在宣城被山越所困,短兵相接,身陷重围,敌人的刀剑砍中了孙权的马鞍,情势万分危急。周泰死命冲突,身受重伤十几处,才保护孙权死里逃生。事隔十八年,公元213年孙曹濡须之战,孙权用周泰为濡须督,东吴名将朱然、徐盛为泰部将,心中不服。孙权不动声色,为诸将举行宴会,他亲自给周泰敬酒,让周泰脱下衣服,亮出累累创伤,一一讲述每一疤痕的战斗事迹。君臣二人一问一答,说到动情处,孙权拉住周泰的臂膀,泣不成声。孙权当即把自己用的头巾和车盖赏赐给周泰,宴会结束,孙权奏军乐,在一片肃穆的鼓角声中,让周泰作前导,诸将簇拥,散出宴会场。孙权动之以情,使诸将和睦,朱然、徐盛心悦诚服。假如孙权简单地陈说周泰功绩,用以表明自己的决断正确,朱然、徐盛不一定会心服。孙权摆酒设宴,在和睦、轻松的气氛中,巧妙地处理矛盾,任何一方都不受伤害,真是一个调解纠纷,驾驭部下的能手。
  孙权对文武大臣的生活起居,生老病死极为重视。吕蒙等人生病,孙权派医送药,为之减膳。张昭、顾雍、朱然、吕范等的丧礼,孙权亲临吊慰,素服举哀。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甘宁、凌统等虎将死后,孙权为之痛惜,流涕哀伤,厚待家属。凌统死后,留下两个孤儿,孙权养于宫中,待之如同亲子。每宴宾客,孙权叫他们来会客,夸奖说:“此吾虎子也。”又延请师傅,令其修文习武,长成还其父兵。孙权如此对待诸将,孙吴臣工,自然乐于效命了。
  在孙权“亲贤贵士,纳奇录异”(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)的推诚用人政策下,远近奇士,争相效命,使得孙吴人才济济。虽逊于曹魏,却远远超过了蜀汉。虞翻,曹操征之不去;甘宁,蜀将,冒难来投。由孙权举拔的文武大臣如银汉星光,灿烂夺目。顾雍、诸葛瑾、步骘、严畯、阚泽、薛综、士燮、鲁肃、吕蒙、周泰、凌统、徐盛、潘璋、丁奉、朱然、吕范、朱桓、陆逊、陆抗、吕岱、周鲂、钟离牧、潘浚、陆凯、是仪、胡综、陆绩、诸葛恪等,都得到了效命的机会,各尽其能。父兄孙坚、孙策留下的功臣宿将有程普、黄盖、韩当、蒋钦、陈武、董袭、朱治、张昭、张纮、太史慈、周瑜、虞翻、贺齐、全琮等,亦倾心折服,辅弼孙权。纵观江东才俊,近四分之三为孙权所简拔,如此众多的人才,效命孙权,他怎能不据有江东!所以王夫之说:“蜀汉之义正,魏之势强,吴介其间,皆不敌也。而角立不相下;吴有人焉,足与诸葛颉颃,魏得士虽多,无有及之者也。”
  笔者在此就不再谈论诸葛孙明、徐庶之流的谋略轨事,笔者认为,为领导者,就要有曹操的奸诈之心,刘备的仁爱之心,孙权的果敢之心,虽然乍听起来,这三者之间好像相互冲突,但实际上为领导者就应该具备这三心,对待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就应该使出相应的处置之心,只有这样,领导者才能领导员工走向天下一统的光明大道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梦网资源 ( 冀ICP备20003924号-1 )

GMT+8, 2025-1-20 22:16 , Processed in 0.072513 second(s), 2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联系客服1
联系客服2